FAX 010-65536338
TEL 010-65536339
利用5G医疗设备完成对患者的一系列检查,通过5G网络传输医学影像和病情记录……不久前,四川长宁地震发生后,四川省人民医院运用5G技术,对灾区伤者进行实时远程视频会诊。这是世界首个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,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医疗服务打开更多想象空间。
目前AI医学影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应用结合最成熟的领域,市场规模大、收入和融资情况表现亮眼。据第三方统计,从 100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非上市企业2018年预计营收来看,100强中共有10家AI医疗公司,这10家AI医疗公司里有6家属于AI医学影像领域。从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的落地情况来看,目前AI医学影像产品主要应用在疾病筛查方面,以肿瘤和慢病领域为主。
全球的人工智能潮
事实上,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热点。围绕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产业融合、产品落地等,世界各国纷纷展开布局。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反应尤为迅速,连续出台多个国家人工智能政策,利用人工智能对并发症进行预测及预防、发展电子化病历、对医疗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等,并利用AI系统自动执行决策和医疗诊断。日本基于本国严重的“人口老龄化”现象,将医疗健康和护理作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口。英国则强调辅助诊断、早期预防控制流行病并追踪其发病率、图像诊断方向,并进一步提出了要保证公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。印度则将癌症筛查和治疗作为人工智能大规模靶向治疗的领域方向。
中国于2017年7月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提出发展智能治疗模式、智能医疗体系、智能医疗机器人、智能可穿戴设备、智能诊断、智能多学科会诊、智能基因识别、智能医药监管、智能疾病预测等。早在2015年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就将医疗领域纳入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去年4月发布的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,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进入高潮。蛋糕持续做大的同时,也催生了新的行业风口,市场资本大量进入,一批优质企业脱颖而出。得益于政策规划的有力引导、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不断涌流,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智能医疗时代正在加速到来。在省级层面,截至2018年12月底,全国31省市中已有19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,其中有16个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,产业规模目标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上海市、北京市、浙江省、广州省和四川省。
面临的挑战
人工智能赋能医疗,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好前景。同时,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比如,数据是智能医疗的基础,但目前医疗健康数据的标准化、统一化和智能化尚有待提升。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、上万家医院,每年产生医疗健康数据规模巨大,但绝大部分是非结构化的数据,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瓶颈。又如,当前人工智能产品数量可观,但质量参差不齐,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,亟待攻克一些核心技术短板、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。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政府立足长远科学谋划、破除政策壁垒,优化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、激发创新的动力,也需要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力度、埋头攻关。各方形成合力,才能推动智能医疗行稳致远。技术进步回避不了伦理道德问题,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与情感、伦理等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相结合,才能真正实现造福人民的初衷。
结语
健康中国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。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,人工智能为实现“健康中国”拓展了新的空间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筑牢技术创新的基石,擦亮造福人民的底色,智能医疗时代大有可为。
内容来源自:凯联资本微信公众号